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三) :面試熱門問題 & 「讀書計畫」寫作參考



台大法律學院系館:萬才館
Photo by Flickr user westwood0402

【注意】
2021年11月更新:本網站之科法所考試資料,為筆者費心整理之精神成果,內容充實豐富、具難以仿襲之原創性。為確保使用者對此有充分之認識、過濾明顯非屬考生之路人網友,以因應近來來信要求共享資料、索取讀書計畫者眾多之情形,煩請有心索取者於「本文留言區」留下300字以上之留言,簡單說明自己起心動念學習法律的動機、心路歷程或未來目標(無須包含姓名等私人資訊,惟來信索取時請告知下方留言之名稱以供查核)。即日起,未留言者發出之共享資料要求恕不理會,感謝配合。


為免誤用,請讀者在使用本篇前,先行閱讀「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野心的燃點」

本文之起源,乃筆者2015年年初通過台大科法所筆試之後,為了第二階段之面試所準備的個人小筆記。今日經彙編後公布於網路,希望助有志報考者一臂之力。除面試準備外、部分資訊也應有助於筆試,請交相參酌、隨意取用。倘若確能有所廣益、助人上榜圓夢,亦不枉撰文之勞矣。

筆者搜尋 PTT 研所版中、關鍵字為「科法所」的相關文章,整理了22個常見(或可能出現的)面試問題,分為「個人情形」、「社會議題」、「法律整合」三大類;也整理了眾人的推薦書單,選取筆者閱讀後認為可讀性較高的11本,也分成「經濟學與哲學」、「小說敘事」、「法學教育批判」三大類。請讀者至書店或圖書館隨意翻閱,選取與自身頻率相近的書來偶爾閱讀,多少沾染一些法學氣息(無論那是好是壞),或可增加應試之手感。

24日在東京工業大學發表完研究報告,拿了證書、參加了研究室的告別酒會,搭隔天25日下午的飛機返抵國門。兩天後的27日,從台中老家北上台大筆試。今年科法所有  328  人報名,取前  60  名進入第二階段面試。筆者才疏學淺、僥倖通過筆試,但公布名單後只剩不到一週的時間準備資料,被迫站上人生的風口浪尖,面臨至今最緊迫的關頭。由於筆者孤注一擲,僅報名台大一間,缺乏適當素材可供「篡改」,要在一週內憑空生出自傳、讀書計畫和研究主題,體力、精神上皆頗具挑戰。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二) :筆試考古題「案例分析」作答參考


台大法律學院系館:萬才館
Photo by Flickr user westwood0402

 【注意】2021年11月更新:本網站之科法所考試資料,為筆者費心整理之精神成果,內容充實豐富、具難以仿襲之原創性。為確保使用者對此有充分之認識、過濾明顯非屬考生之路人網友,以因應近來來信要求共享資料、索取參考解答者眾多之情形,煩請有心索取者於「本文留言區」留下300字以上之留言,簡單說明自己起心動念學習法律的動機、心路歷程或未來目標(無須包含姓名等私人資訊,惟來信索取時請告知下方留言之名稱以供查核)。即日起,未留言者發出之共享資料要求恕不理會,感謝配合。


        為免誤用,請讀者在使用本篇前,先行閱讀「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野心的燃點」

以下所付三篇考古題的個人擬答,為筆者在負笈東京時陸續執筆完成。經常是在橫濱的宿舍附近一間Mister Donut,點了兩個甜甜圈後就按下碼表奮筆疾書,偶有親切的店員為我倒滿免費熱咖啡。碼表響起,中斷思路、放下鉛筆,飲下一大口剛斟滿的滾燙熱美式。儘管腦中思緒飛馳,閉目養神之際,「自由」、「道德」、「正義」、「功利」等字眼如走馬燈般閃過,但只要隔窗望見漆黑如墨的夜空、看著對街車站魚貫而出的旅客那行色匆匆的面容,遙想自身也不過是大千世界的滄海一粟,不禁思定而情忘、心死而神活,懷著如許清靜滿載而歸。

最後該科僅得49分,加權後73.5分,顯非出類拔萃之作,論參考價值,讀者不妨自行斟酌損益。但筆者自行準備期間,時感前路黯淡、無文可採、少有可資臨摹之範,因而起心動念,決意將拙作公諸天下、以饗後世,苟能令考生抓出方向與手感,在茫然無緒之際覓得一線生機,也彷彿救贖了昔日的自己。其餘未盡詳實、錯漏誤解之處,仍望讀者竊笑之餘,尚能揮灑筆墨、各顯神通,筆者僅能略盡棉薄之力。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 :野心的燃點



台大法律學院系館:萬才館
Photo by Flickr user westwood0402

本文稍長,急功近利者、廢話不耐症患者(須檢附醫師證明),可直接閱讀文末連結提供的考古題寫作參考和口試擬答。


科法所的喀爾文主義



考上科法所後,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準備了多久?」
面對這種經典質問,我總是含笑回答:「我已經準備20年了。」
然後這個話題就在彼此的笑語中消散了。

乍聽是玩笑,其實所言不虛。

「案例分析與論證能力」,是台大科法所除了英文以外唯一的科目。而它的考試內容,幾乎就是我一生閱歷的總和。

事實上,我無法想像這不是任何人一生的見識、學養、智慧與價值觀的總和。換句話說,並不是我們去考科法所,而是科法所從報考者中揀選了它需要的人。我並不想把它描述得太像喀爾文教派「預選說」的觀念,但從頭到尾它就是給我某種宗教式的感覺,彷彿一旦心靈相通,上榜就指日可待了。


儘管現在談這個,有很大嫌疑犯了「事後諸葛謬誤」,但我一向不太相信,科法所的考科「案例分析」可以測出什麼實質的東西。

人類非常喜歡分析,某政黨敗選,電視上就有名嘴坐成一排,前方擺著深色馬克杯、表情沉重肅穆地分析「物價上漲引發民怨」、「積弊已久醜聞纏身」、「統獨問題上姿態模糊」,講得好像他們確定敗選的成因一樣。如果在平行世界裡,該黨勝選,說法又變成「堅持政策始終如一」、「深獲信賴不受醜聞打擊」、「統獨問題上取得中間選民好感」……。但同樣的名嘴會領同樣的車馬費,在每一家電視台做同樣胡扯的分析,並喝著同樣難喝的咖啡。

事後分析毫無用處,我們都在對著傾頹的牆壁講空話。今年英國大選,絕大多數民調認為兩黨制度將瓦解,出現無多數派議會,結果執政的保守黨大勝。民調公司臉上無光,結果他們說什麼?「受訪的選民並沒有告訴我們自己的真實意圖。」如何把案例「分析」寫得跟這位民調公司主管一樣,「具有強大解釋能力」,正是考生們戮力以求的目標。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岔路:我在東京工業大學的交換生涯總回顧


本文獲得2014/2015 台大校級出國交換學生心得比賽」優勝




「從日本回國後,你都沒有要說的話嗎?」

有是有的,但總覺得一旦開口說話,感情會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壓抑異常。但那一份想念,隔著半年時光的距離,體悟尤勝往昔、益發醇厚。夢迴間輕閉雙眼,都彷若有一縷幽香暗暗飄過。

交換完回國已經七個月了,但我還沒有真正回來。

我的身體早就回來了。回來拿了台大畢業證書、考了研究所考試、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到飯店當門僮、然後又拿到新的台大學生證。

但我的靈魂至今還飄盪在日本:還在清爽幽靜的宿舍大廳、邊看NHK紀錄片邊和泰國朋友們談笑風生;還坐在安靜舒服的研究室座位、一邊查閱東急鐵路的論文一邊啜飲著124日圓的「午後の紅茶」;還在學校食堂無人打擾的角落、吃著固定的鹽燒鯖魚和味噌湯、偶爾學日本人點生蛋來拌飯;還在室友出門上課的上午特意晚起、悠閒地煮一大盤英式早餐果腹。

很多的依然、還有更多淡出腦海的依然,默默沉入記憶花園的土壤,溫柔地守護著自由幻夢,讓現今在生活道路上疲於奔命的自己,還能偶爾回味那段妙不可言的輕盈時光。甚至可以說,這副軀體在駁雜的生命夾縫中還能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是因為他的靈魂還在田園都市線的月台等待下一班開往澀谷的急行列車。

現在,靈魂也該上車了。


日本理工名校東京工業大學一隅。很有可能是最有名的一隅。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香港作家陳浩基對我的鼓勵




香港作家陳浩基的推理小說《13.67》,奪得2015年台北書展大獎。右為韓文版。




就在昨天,讀到了我在創作路上的偶像、香港作家陳浩基為我的第四部短篇推理小說《芬里爾的鎖鏈》撰寫的書評,剎那間有點暈眩,內心深感激動與喜悅。


我的前幾部作品,也曾被知名推理小說評論家如既晴、路那、曲辰、李柏青等發文指教過,至今也很感謝他們一路走來的不吝指點,讓我鍛鍊出益發成熟的創作觀和寫作風格。但從幾年前開始,陳浩基就一直是我在推理文壇的偶像之一。實際上在華文推理界,他與文善小姐是我唯二奉為標竿的大師級人物(喔不,他們都不是台灣人......),並不是其他人寫得不好,而是這兩人的小說最合我的口味,是我未來會想寫出的那種作品。可想而知我看到他對我的小說有佳評時的驚訝與感動。


對推理小說略懂的朋友,肯定無須我多加解釋陳浩基在當代推理文壇的地位。他獲得台北書展大獎的警察推理小說《13.67》,已經賣出八種語言的版權,也即將被王家衛的公司翻拍為三部曲的現代史詩電影。當初讀畢這部重量級巨作,我嘆了一口長氣,心想以自己的實力,此生恐怕都無法寫出這麼蕩氣迴腸的推理小說。若說本書是華文推理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想必也少有專家會反對。


除此之外,曾任台大推理小說研究社社長的我,對他早年的每一部推理作品幾乎如數家珍。看到自己深愛的作家,對我的作品給予那麼高的評價,彷彿一股遲來但終來的暖流穿越到半年前,撫慰了那時因未進決選而深受挫折、難過了好幾天的我。


去年十一月、在東京工業大學上課之餘,偶爾會在橫濱的宿舍附近一間上島咖啡館休息。《芬里爾的鎖鏈》從發想、構思、寫作到完成幾乎都在那裡,算是我為時尚短的推理創作生涯嘔心瀝血的結晶、二十多年來文學思想感悟的集大成之作。雖不敢說已臻化境、至少對自己的寫作熱情有了一個階段性交代。有好幾個吃完松屋的的冬夜,我邊聽著「軍艦島」這部影片的配樂,邊獨自走回宿舍的上坡道,不知為何總有點淡淡苦澀的心情,幾個主角的關係隨著劇情推動也在我腦海自然浮現。可以說這是在橫濱夜色的薰陶下誕生的小說。


書中主角袁宗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看著他對我微笑的樣子,我能抬頭挺胸的說,雖然最後沒有入圍五篇決選,以專家的角度看也還存在許多寫作及佈局上的缺點,但這部短篇小說已經是我目前為止創作生涯的自信之作,是唯一一個拿出檯面也不會害羞的東西。


謝謝陳浩基前輩的鼓勵與讚美,我會持續努力精進、讓熱情延續下去。


2018/7/3新增宋杰於2018年成為「鏡文學」平台簽約作者,小說〈芬里爾的鎖鏈〉全文已可在鏡文學網站閱讀,請點擊此處進入。



以下原文刊載
出自陳浩基的部落格:http://mysterophili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62.html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請來澀谷咖啡館找我

「澀谷」是東京三大副都心中,離我的宿舍和校區最近的一個,因此也成為我經常造訪的遊樂場。有句話說「澀谷是十幾二十歲的天堂、新宿是三四十歲的天堂、銀座是五六十歲的天堂」,或許有幾分真實性。雖然我也喜歡悠閒漫步在銀座那寬敞舒適的大街上、望著新宿那聳入雲霄的摩天高樓群也會感到血脈噴張,然而一出了澀谷車站我就知道,自己屬於這裡。

第一次來澀谷,是在去年九月抵達日本的時候,我和在埼玉縣工作的表姐約在「忠犬八公」銅像前見面。當然那時我並不了解,這是個多麼粗糙的提議,因為銅像旁邊擠滿了世界各地沒有手機的觀光客、昂首等待約定見面的朋友。而緊鄰小八的轉角,就是世界最出名的十字路口,經常出現在想要描述東京都會區人潮洶湧的電影、新聞、短片中。

但最令我讚嘆的是電視牆。從澀谷JR車站出來,抬頭一看,映入眼簾的是漂浮在空中的無數電視看板,播放著千奇百怪的訊息:也許是天氣預報和國際新聞、也許是韓國團體在日本推出新專輯的廣告、也許是當紅日劇的剪輯版預告片、也許是木村拓哉拿著啤酒對人群眨眼。這些巨型電視牆鑲嵌在數不清的大樓上,讓初來乍到的旅客產生彷彿來到高科技未來城市的幻覺。

在這紛亂未明的浮華世界,各種聲響旋律交雜匯集,當你與快步前進的黑衣上班族擦肩而過,左耳流入少女團體用那稚嫩童音唱起的靡靡歌聲、右耳聽到新番動畫那熱血沸騰的流行片頭曲,下一秒你跌進一間煙霧繚繞的咖啡館,試圖從109百貨扮相詭異的辣妹們的漩渦中抽離出來,給自己一個安靜的角落緩緩沉澱方才的躁動。接著你馬上意識到:安靜,在澀谷竟是那麼奢侈的東西。

少有照片能捕捉到澀谷在我心底的感覺。因為,那畢竟是靜態的。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築地就是築地,正如同上帝就是上帝

多年前來到築地,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回憶。

世界最大漁市「築地市場」,它的繁華熱鬧只屬於清晨,那時懵懵懂懂卻選擇晚上前往。那天帶著爸媽來自由行。走到半路突然下雨,握著傘的右手幾乎要凍僵,一行三人在雨夜的寒風中踽踽而行,於陌生的大城市中迷失了方向,而微微泛光的天色漸次轉暗,飢腸轆轆的身軀不時發出哀怨的嘆息。

不知走了多久,應該是即將耗盡力氣的剎那,像是神在回應我們的請求般,一間小巧的壽司店赫然出現在眼前,迷濛的視線中依稀感到它散發出優柔而溫暖的亮光,像是一根救命的浮木。雖然是需要站著吃的「立食」店鋪,那時的我們已經感動到淚流滿面。

適時年紀尚淺,一句日語都說不出來,一旁金髮碧眼的高加索人看到我們手足無措的樣子,主動用英文詢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助,並用流利的日語為我們點餐。深聊之下才發現,他是愛迪達日本區副總裁,因為常住日本而深深愛上這個地方。

這次再來築地,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在初來乍到的朋友面前,我已經可以擔任愛迪達副總當年的角色了。


翻出多年前舊照片,最旁邊那位就是好心的外國人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雪太美,會讓我想活下去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川端康成《雪國》

正如同所謂康橋綠豆糕、以及爸爸買橘子等橋段,《雪國》開篇的這段名句,在日本幾乎人人能背誦。雖然並非初次遇雪,仍有種莫名的激動。週五的早晨慵懶地醒來,頹廢的躺在床上滑手機時,發現不少東工大同學發了「雪照」。我從床上跳起,打開房間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雪白。過了四個月,終於來到雪國了。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那一夜,我們都在伊斯坦堡:新宿某土耳其餐廳

東工大交換生計畫YSEP的學生們,每週三早上都要修一門文化課,課堂要求大家分組介紹九個國家。土耳其來的交換生艾伯克( Ayberk )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留著伊斯蘭教規定的絡腮鬍,靠近一點會飄來西亞風情的香味(我故意不用中東兩字,啊不好意思還是用了),遠遠就能聽到他熱情洋溢的笑聲。

艾伯克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土耳其人,當然我也是他認識的第一個台灣人。他曾告訴我,我的中文名字發音在土耳其語中是「世界」的意思。他常開玩笑說,他在這門課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台灣是一個國家」,因為我在報告台灣時,有點狂熱的說明台灣跟中國的不同,大概很多人印象深刻。在國外旅居的日子,每日早晨醒來,我經常會有種自覺,「我會是某個人認識的第一個台灣人」,我一定要展現出最好的一面,因為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在那個當下對他們來說,我就等於是台灣的化身,「台灣人」這個集體概念的印象將會透過我的身影,像一片帶得走的風景,鮮明的停留在每個人回憶裡。

反過來說,台灣人對土耳其的認識也很少。就我自己而言,能聯想到的東西不外乎是凱末爾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冰淇淋,以及《唐頓莊園》第一季中做愛做到死掉的土耳其外交官(此事件居然可以延燒兩季讓整個莊園快要滅族)。我當然聽說過《我的名字叫紅》,也知道奧罕帕慕克是至今唯一贏得諾貝爾獎的土耳其作家,但這方面的知識也僅止於此。我估狗了一下「政大土耳其語系」,後面接的是「出路」兩字。循著網路上旅人的足跡,伊斯坦堡的風景絢麗多彩、如夢似幻,讓我看的目眩神迷。但那終究只是一禎照片,還隨著解析度高低決定心靈的距離、還遠在無從丈量的邊境之外,尚未在我心醞釀成追夢的血肉。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排隊「速速前」!日本哈利波特魔法世界10秒鐘全攻略

關西第三天,繼第一天的夜行巴士大遲到10小時(當然啦不是司機的錯)、第二天的神戶牛之驚為天人大冒險以及半夜的元祖串炸之一串肉一世情以後,此篇要介紹的第三天就是本旅程的重頭戲,請跟我來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但在無聊的當日遊記之前,不妨先扯遠一點,說一說我對《哈利波特》的綜合感覺。

《哈利波特》系列,在台灣可說是開奇幻風氣之先的正宗元祖。近幾年聲稱要打敗哈利波特的作品,都只是反過來證明他有多經典而已。《暮光之城》被稱為「後哈利波特時代的鉅著」、《飢餓遊戲》被粉絲拱為「哈利波特接班人」,就算不能超越,總之一定要盡可能沾上邊。但哈利波特為何如此流行呢?

講哈利波特,不如先談談他的對手。
2012年全球注目的倫敦奧運,有個橋段是「英國文學中的經典反派」,以巨大的佛地魔為主角,帶領庫伊拉、虎克船長等角色鬧翻全場;2014年年初,中日兩國大使為了釣魚台問題互稱對方為佛地魔,中國還說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分靈體」;去年年底的地方選舉,立委蔡正元被戲稱為內湖石內卜」。石內卜在第一到第六集處處刁難哈利,但最後讀者才跟哈利一起發現他是雙面間諜,外表冷漠實則為愛痴狂,很多粉絲認為他是全系列最動人的角色 「佛地魔」、「石內卜」「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等詞彙的影射,在台灣已是無須說明的社會共識。

21世紀的頭十年,奇幻小說在台灣再也不是什麼新鮮名詞。我並不是說《哈利波特》比《魔戒》、《地海》、《龍槍》、《納尼亞傳奇》等經典系列成書要早,而是它比以上這些書更早打入台灣市場,深入紮根,讓「巫師」這個西方名詞變成婦孺皆知、有血有肉的形象,奠定了一代霸主的地位。加上出版界的天時地利,我兒時足以和它一較高下的作品如《波特萊爾大遇險》(我沒有惡意,但這書名怎麼聽都有種山寨感)《向達倫大冒險》(喔天啊以前真的是人手一本)等,現在都已化為歷史的塵埃。

作為一個推理小說的愛好者與創作者,我反而喜歡用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待哈利波特的成功。光有奇幻是不夠的,羅琳其實是用推理小說的架構、撐起一個具有奇幻文學特質的長篇史詩。例如在第一集中,哈利一直覺得覬覦魔法石的是他最討厭的石內卜,直到書末才發現是他從未懷疑的新老師奎若教授。這裡只是玩了一個小小的「紅鯡魚」技巧,內涵並不複雜,但羅琳描寫的精緻巧妙,到最後梗梗相連成為一個大詭計。順道一提,奎若是「黑魔法防禦術」的教授,這個職位每集都會換人做,而這個人都非常重要,是羅琳有意設計來貫穿全系列的「麥高芬」,就好像丹布朗每本書的起手式一定是「某個人在暗夜中被追殺」一樣。第五集的黑魔法防禦術教授「恩不里居」,甚至被史蒂芬金譽為「繼《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之後最可怕的反派」。

羅琳一開始就在鋪梗,不但鋪得有條不紊,且鋪得很有趣搞笑,你以為只是串場的物件(例如第二集中榮恩開車撞到的渾拚柳...),可能是為後面的劇情作效果(...其實是第三集為了掩護讓路平變身狼人的尖叫屋)。讀者跟著哈利一路長大,所有角色間的關係逐漸明朗,每一集用一個大事件做主題,慢慢帶出與佛地魔鬥爭的主旋律。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系列可說是以魔幻道具為佐料、非日常情境為舞台、讓讀者從一連串令人不安的謎團中消解焦慮的推理過程。

感想部分說完了,現在進入遊記正題吧!


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元祖串炸會是我永遠的情人

一直很想找時間寫一下元祖串炸的事情。

三年前第一次來大阪,新奇的東西很多,這間人氣爆棚的串炸名店並未列在我的名單上好像理所應當,而且它在人潮洶湧的道頓堀的兩間分店都太難排了。這次好不容易又來,反而像是見見老朋友,過去沒試過的東西當然不想輕易錯過。

下午從神戶回來後,趕去「梅田空中花園」看完夜景( 沒什麼可以寫的 ),我們就在附近的百貨公司LUCUA ルクア找尋「元祖串炸」分店,心想應該不會像道頓堀那麼多人。一看不得了,晚上九點了,百貨公司樓上還是排一堆人,估計要等半小時以上。不過為了這傳說中的美味,只好耐著性子進入隊伍中。

先講結論:好吃好吃到會飛起來。如果朋友在旁邊飛起來的話請不要大驚小怪,但如果沒有飛起來,記得請他幫你按住肩膀,因為說不定你會飛起來。


沒有人在吃神戶牛

關西之旅第二天,我們來到神戶。神戶是兵庫縣首府、「京阪神都會區」的核心之一、日本人口第六多的城市。19世紀成為日本最早的通商港口,以「和洋混雜」的異國氣氛聞名於世。在2013世界宜居都市的調查中排名第五、日本第一。

儘管有如此洋洋灑灑的風光成績,台灣觀光客一般並不會在這多做停留。這次來關西,我們也沒有給它太多時間表現,但一個白天的閒逛,足以體會這座城市的曲折與溫柔。站在鄰居之間,神戶很像我的故鄉台中,它沒有大阪的繁華奇偉、沒有京都的古意風雅、又不如奈良的沉靜悠揚、還有鹿群相伴。

但它就像個大器的淑女,對鄰居的輝煌並不在意,只顧自在的別過眼去。她的目光,落在海洋的彼岸,那兒白浪輕捲、晴空蔚藍。小巧的房舍、慵懶的街道,滿是按圖索驥的痕跡。這裡誕生了世界級的文學偶像村上春樹,但真正讓她揚名國際的卻是NBA球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只因在他出生前爸媽在餐廳點了一道牛排。

無論你喜歡與否,都不會否認神戶已經跟「牛排」緊密連結了。這是一個有歷史的港口,也是一座有厚度的城市,儘管這厚度在現代,可能是用一塊塊三公分的牛排疊起來的。但一座真正偉大的城市,禁得起坎坷、禁得起平淡。在這個異國風氣瀰漫到彷彿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都市裡,人們期待看到的、他們曾經錯過的、最後又再度領悟的,讓這個地方成為疑問的黑洞與解答的起點,並在旅人的口中成為一道永恆的謎題。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關西之旅第一天:夜行巴士遇雪 & 超大膠囊旅館

去年年底就打算新年假期來安排一趟關西之旅,畢竟三個月來一直住在神奈川縣,東京、橫濱的重要景點也玩得差不多了。

我在三年前就跟朋友去過關西,那時不經意留下的軌跡如在京都清水寺喝過的水、在奈良餵過的鹿、在大阪梅田看過的夜景都還記憶猶新。因此這次除了大阪外,我把重點放在沒去過的神戶哈利波特園區

元旦那天,下午從寄宿家庭橫川家離開後,我跟室友先回到青葉台的宿舍準備行李。因為回來還要趕著跟教授meeting,以及在YSEP課堂上跟外國人介紹台灣,我們這次的四天之旅顯得有些倉促。為了達到最高效率,我們決定搭乘「夜行巴士」,這樣來回可以省掉兩天的住宿費。

經過無數查找後,我們去程跟回程分別選了「さくら観光 」與「高速バスネット」兩家公司,訂票過程真是無比複雜,還要申請會員之後才能訂票,只好耐著性子按照步驟填完,不像統聯等巴士甚至可以現場買票。換個角度想,這種對客戶的身分充分確認與掌握的作法,或許真有利於讓他們與公司建立長遠的合作關係,因為我相信很多人真的會懶得再去申請其他家會員。

橫濱站出發前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微熱山丘」豈止微熱:拜訪台灣鳳梨酥名店的東京分店

我很喜歡參觀國外的台灣連鎖店,一方面可以回味家鄉,一方面可以觀察外國人怎麼看台灣美食的。例如代官山的春水堂(遊記在此)、新宿高島屋百貨裡人氣爆棚的鼎泰豐小籠包等等。當然或許因為近年來「台灣」在日本的名氣飆升也有關係。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台灣捐款金額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以我這幾個月的經驗來看,這在日本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也促使台日雙方的關係從台灣的單相思轉為雙方互動熱絡的現況。在書店隨意瀏覽,不用特別尋找就能看到一大堆關於台灣旅遊的書籍,就是這個現象的明證之一。

鳳梨酥,這個台灣代表性的國民甜點,與珍珠奶茶一起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然而長江後浪推前浪,後進者的商業手腕與經營品牌的苦心,可能讓百年老店在歷史的波濤中灰飛煙滅。

2009年發跡於南投八卦山上的品牌「微熱山丘」(SunnyHills),靠著「來店就送一顆鳳梨酥」的殺手級服務,一步步成為業界的傳奇故事,甚至火速揚名海外,在上海、新加坡、東京、香港陸續展店,擴張速度如入無人之境,全宇宙都阻止不了。近年只要講到鳳梨酥而不知微熱山丘者,幾乎可以斷定是很多年沒住在台灣了。

微熱山丘位於表參道南青山的分店

日本店的做法一樣是無論購買與否,來店就送一顆,也會貼心奉上茶水

表參道上的世界第一:「まい泉」炸豬排、bills 香蕉鬆餅、芝加哥爆米花

「大晦日」指的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去年1231日,我跟金桃、黃盼和他的一位中國朋友(好像是在仙台交換)一起去明治神宮參拜,之後便在表參道附近遊逛了一整天。

在研究室的忘年會那天,我問細谷他們跨年那晚會做什麼,他說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會聚集在澀谷的十字路口一起迎接倒數。原來就跟中國的春晚或台灣的新年特別節目一樣,「紅白歌唱大賽」是日本人會拿來開著電視一邊聊天的佐菜節目,連每週固定跟我一對一日語會話的鶴田太太也表示她們並不會認真去看。

一般日本人習慣在大晦日晚上聆聽佛寺的鐘聲,元日早上去神社參拜。在人潮最洶湧的明治神宮,那天從入口走到正殿前面就要花三、四小時,還要小心被後面丟過來的硬幣打到。據說明治神宮光是那天晚上就可以收到三億日幣的金額。

你絕對猜不到這些人在排什麼......爆米花

暴衝到新宿天婦羅名店「船橋屋」

去年1229日,晚餐本來想在宿舍附近解決就好,金桃卻偏好遠一點的地方例如多摩廣場或溝之口,討論之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到副都心新宿。

每次來到新宿車站地下街都會深感迷茫,來自四面八方的乘客快步朝陌生的方向走去,不時會聽見熟悉的台灣中文。走到地面,看見巨型摩天大廈綿延而成的天際線,無論來了幾次,都有種因自身渺小而在人潮間彷彿溺水的無助感。

「新宿」已連續多年蟬聯世界流量最高車站,當然也是全東京甚至全日本最繁華的商業場所。白天辦公大廈的樓登甫滅,夜晚歌舞伎町才正要華燈初上,日夜交替地霓虹閃爍,人稱「30歲的樂園」,上班族來這尋找一抹慰藉、觀光客來這體驗浮誇的奢華。

這次要介紹的是新宿的天婦羅名店「船橋屋」。天婦羅原本是葡萄牙人在日本傳教時發明的食物,他們為了吸引人群,把魚蝦油炸後在寺廟前面販賣或發放,口耳相傳之後這種只有在寺廟(temple)前才有的特殊食物就轉音成「天婦羅」。也有一說是葡語中本來就有tempura這個字,是來自基督教節齋戒日「以魚代肉」的傳統。


一年只能吃一次的日本御節料理

自從「小寄宿,大確幸」那兩天的邂逅以來,我跟橫川家還是保持聯繫,某次還邀請了泰國跟中國的朋友一起去他家玩。那次玩完後,橫川媽媽問我新年時有沒有行程,沒有的話一月一日要不要去他們外婆家吃新年早餐。原來日本過新年有特製的早餐啊!可以嚐嚐前所未見的食物,又能見到兩個可愛的妹妹,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還帶了金桃一起去。

日本人稱慶祝新年的這段時間為「正月」(舊曆一月的意思),一月一日這天叫做「元日」。近代以前,正月的早餐吃完後會連續三天吃素以表崇敬。現在大多數人不吃素了,改成在「大晦日」(1231日)吃「年越蕎麥麵」,不過正月傳統吃的「御節料理」還是保留了ˋ下來


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忘年會」上別忘了朋友

這天是研究室的「中間發表」與「忘年會」。忘年會的形式有點像日本的尾牙,但日本是過新曆年,也就是12月底左右大家就會陸續舉辦,而我們所上是全部五間研究室一起辦。

當天早上和下午在綠丘校區的講堂,五間研究室進行馬拉松式的文章發表,晚上的忘年會則是辦在澀谷一間酒吧。我的日文聽力還沒到能流暢理解的程度,因此就提早離開,先跑到澀谷的咖啡店念書。這次選的是位於109男士百貨樓上的「星乃咖啡」,窗邊剛好可以俯瞰那聞名世界的十字路口。但那區是吸菸區,我只好選擇了靠門口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