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1月1日 星期二

置頂文章:新訪客指南



日本交換

(1) 交點(上):交換生涯的起點
(2) 交點(下):交換學生的哭點
(3) 超完美宿舍
(4) 當家方知柴米貴
(5) 隱藏版東京微旅行
(6) 如果在冬夜,一間「松屋」
(7) 「川越」到江戶時代吧! 
(8) 小寄宿,大確幸
(9) 富士山河口湖二日遊
(10)  眾議院改選後一個月
(11) 日本五大名飯之「深川飯」圓夢之旅
(12) 慶應大學裡錯身而過的情人
(13) 平安夜的燈展總是客滿
(14) 六本木酒吧狂歡、與另一件事
(15) 「忘年會」上別忘了朋友
(16) 一年只能吃一次的日本御節料理
(17) 新宿天婦羅名店「船橋屋」
(18) 表參道上的世界第一
(19) 「微熱山丘」東京店朝聖
(20) 那一夜,我們都在伊斯坦堡
(21) 雪太美,會讓我想活下去
(22) 築地就是築地,正如同上帝就是上帝
(23) 請來澀谷咖啡館找我
(24) 坐夜行巴士困於雪中 + 夜宿超大膠囊旅館
(25) 沒有人在吃神戶牛
(26) 元祖串炸會是我永遠的情人
(27)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兩句話全攻略
(28) 岔路:我在東京工業大學的交換生涯總回顧


科法所、法界軼事

(1)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 :野心的燃點
(2)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二) :筆試考古題「案例分析」作答參考
(3)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三) :面試熱門問題 & 「讀書計畫」寫作參考
(4)  科法人聲:參加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說明會
(5)  東大醫學生通過司法特考:日本神人河野玄斗
(6)  米菲兔的嘴,與球星的口水
(7)  日本大型法律事務所中的台灣律師


書評、影評、生活

(1)  
2016上半年宋杰看過的電影及評論
(2)《天蠍之鉤:第14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合輯》宋杰的讀後心得
(3)  香港作家陳浩基對我的鼓勵 
(4)  帶韓國人玩台北101、鼎泰豐、士林夜市
(5)  宋杰電影排行榜:2016全年度
(6)  宋杰出書了
(7)  宋杰獲日本評論家稻村文吾好評
(8)  為何你不該說「一蘭拉麵又不好吃」?
(9)  臉盲症,真的是一種病
(10) 宋杰多部推理小說於「鏡文學」平台上線
(11) 陳浩基《山羊獰笑的剎那》無雷書評:見證娛樂小說巨匠的誕生
(12) 第十七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合集《和騎士度過的那一夜》:決選入圍作品 & 其他遺珠作品
(13) 宋杰推理新作〈真的沒騙你〉前導預告
(14) 關於我的《換日線》專欄:宋杰/杰論日本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關於我的《換日線》專欄:宋杰/杰論日本





很久沒更新這個網誌了,簡單報告一下近況。
不知不覺我已搬來日本第三年,期間也受邀在《換日線》開設了個人專欄「杰論日本」。
專欄文章大多是我在日本的生活見聞及時事分析,如有興趣,歡迎點閱以下網址

https://crossing.cw.com.tw/author/1817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宋杰推理新作〈真的沒騙你〉前導預告

 


宋杰與哲儀、寵物先生、陳浩基、天地無限、四維宗、王少杰、柳豫、王元、會拍動、冒業等11位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推理小說家合著的推理短篇集《故事的那時此刻》,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20周年紀念作品,請各年度首獎得主續寫自己當年的得獎作。這本書將在2022年11月1日正式出版,宋杰本次的作品〈真的沒騙你〉,名義上是〈致命偶像〉的續作,但究竟與前作有多少關連呢?就敬請讀者們期待了。能夠跟歷年最強的各位高手同台切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尤其是我「從小」就是陳浩基老師的大粉絲,這次能與他忝列於同一本書的作者欄,真的是無上榮幸。之後本網站會陸續更新出版消息、以及我自己對這本書各篇作品的整體評論,再請大家多支持了~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日本大型法律事務所中的台灣律師


Tokyo Japan City Skyline by Derrick Brutel


出於個人興趣,我做了一件很無聊的事:把日本法律業資訊網站「ジュリナビ」上面前50名的法律事務所網站一一點開,瀏覽各所的律師名冊,整理了公開資訊中所有台灣律師的人數與背景。這件事比我想像的還麻煩,因為就算看起來是華人的名字,也包括來自中國或其他地方的律師,要詳細確認其資訊以篩選出真正的台灣律師。

寫這篇小型調查文章的起心動念,是因為在這圈子常聽到「法律人要去國外工作很困難」的說法。我想困難肯定是有的,法律專業有地域限制,要像工程師或醫師那般帶著專業去國外工作,本來就不容易,但也絕非遙不可及。最常聽到的是去美國拿JD或LLM學位(後者較難在美就業,最後大多都回國了),風光的在紐約或加州做商務律師,屈就的在華人小所當移民律師(後者我是有聽過實際案例的,報酬真是少到可笑,實拿的數字可能比台灣普通上班族還少......後來他們都寧願回台灣當藥廠或科技公司的法務),應該是台灣跨國律師最常見的道路。但留在美國是一條極虐之路,讀完一年的LLM大概200萬台幣跑不掉,更別提三年的JD所花的精力、金錢跟機會成本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絕非划算的投資。

去美國當律師難如登天,那去近一點的日本總可以吧?台灣會日文的人滿坑滿谷,法律系教授留日的也不少,照理說應是可行的選擇。弔詭的是,距離很近又是法律繼受母國的日本,卻反而很少聽到有台灣律師在執業。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我很久以前就聽過台大校友孫櫻倩律師在日本的故事,因此一直知道台灣律師是可以用「外國法事務律師」的資格在日本執業的,日本最大的西村朝日法律事務所還為了她的事情跟日本政府打官司,因而開創「台灣法事務律師」的首例,在圈內早已蔚為傳奇。儘管如此,坊間依然盛行「台灣法律人不能在日本工作」的說法。因為每次被問到這點時,雖然我知道可能性不是0,但缺乏具體的數字,總覺得沒有反駁的依據,講起來有點心虛。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宋杰書評】第十七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合集《和騎士度過的那一夜》:決選入圍作品 & 其他遺珠作品




◎宋杰(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

本來我已經想好一連串多愁善感的廢話,用來安慰所有沒入圍決選的投稿者,但頃刻間想起幾年之前那段我身為長年落榜者先驅的時代(何止先驅,根本是忠烈祠第一排),其實前人講什麼話都聽不進去,總覺得他們瞎說不用繳稅,因此決定省下這段。廢話的精隨就在於,說要省下,其實也寫了三行。

本屆比賽有榮幸忝列初選輪評審一員,幾乎所有來稿我都以嚴肅的心情拜讀過了。一看就感覺很用心的稿件,我自然是投入精力沉浸其中;一望便知非屬佳作的稿件,我也盡力讓目光滑過每一行文字。總而言之,盡量不辜負每一位重視本獎項的投稿者,畢竟大家都是在為推理文學投注心力。然而,每一篇推理小說都像香菜一樣,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因此若不慎有冒犯或誤解作品本意之處,還望各篇作者見諒。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你被捅一刀還要跟對方比個讚,因此如果有批評太重的地方,以下開放各篇作者、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可以在留言區罵我。

第一部分,我會先就入圍本屆決選的五篇作品發表個人感想;第二部分,簡單依個人喜好度為五篇決選作品排名。然而我並非決選輪的評審,目前也不知道協會的首獎評選結果,因此這個排名與協會發布的最終結果完全無關;第三部分,再進而評論其他12篇未入圍決選但深具實力、或是我單純認為值得一併提出討論的「遺珠作品」,它們分別是(純按號碼排序)〈殺死物理教授的物理〉、〈無冕之王〉、〈千禧前夜〉、〈器之罪〉、〈模範妻子〉、〈這屆勇者有點難搞〉、〈烏鷺咖啡最忙碌的一天〉、〈海濱飯店謀殺案〉、〈啤酒香水〉、〈沒有雞的最後晚餐〉、〈不想要書店關就買書啊〉、〈版權爭奪戰〉。




注意:以下內容皆含各篇劇透及謎底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陳浩基《山羊獰笑的剎那》無雷書評:見證娛樂小說巨匠的誕生



陳浩基《山羊獰笑的剎那》無雷書評:見證娛樂小說巨匠的誕生
作者:宋杰 (請勿任意轉載)

根據經驗,閱讀陳浩基的小說總能帶來無窮的享受:緻密詳盡的背景設定、恍然大悟的推理過程、眼花撩亂的多層翻轉等特色,使「陳浩基」三個字幾乎已成為鍍上品質保證的金字招牌。因此我不難想像,在獲獎無數、蕩氣迴腸的國際暢銷著作《1367》、與不負眾望維持相當水準的《網內人》之後,書迷對於《山羊獰笑的剎那》會有怎樣的期待,以及翻開書頁後勢必伴隨這種高期待而驚訝的失落。

就像東野圭吾寫了奇幻風格的《拉普拉斯的魔女》,遭到部分死忠讀者的批評一樣,起初我也是對標榜涉及超自然事件的《山羊獰笑的剎那》懷抱相同的疑慮。甚至在該書上架後一段時間,我都把《1367》重溫了一遍,也不敢在博客來訂購《山羊》,深怕心目中的偶像會跌落神壇。後來終於開啟我翻開此書契機的,其實是同為今年台推獎決選入圍者的香港作者冒業(即知名評論網站「我思空間」主筆),在頒獎典禮後的飯局閒聊中推薦這本書。過後幾天,我「鼓起勇氣」買下《山羊》,而就在看完全書後的今天,我終於可以很放心地向大家宣佈:陳浩基果然永遠都不會令人失望。他一點都沒變,依然是那個佈局縝密、心思細膩、所有看似不經意的線索都能全放全收、並且能將馳騁的想像力收束至合理範圍、華文推理文學甚至整個娛樂小說界當之無愧的詭計大師!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宋杰多部推理小說於「鏡文學」平台上線




 宋杰在2018年成為網路創作平台「鏡文學」的簽約作者,目前官方已公開我過去幾年的短篇推理小說:

〈台大偵探事件簿〉(2012年作品,今年稍作改寫)

〈芬里爾的鎖鏈〉(2014年作品,創作詳情請見〈香港作家陳浩基對我的鼓勵〉一文)

〈伊甸的鑰匙〉(2015年作品)

對宋杰的推理創作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點擊此處、或於鏡文學網站搜尋作者「宋杰」進入觀賞。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臉盲症,真的是一種病


圖片來源:韓國海外文化弘報院:2013 K-POP World Festival


數不清有多少次,當韓國偶像團體的成員們一字排開,總會聽到有人說「根本分不出誰是誰」,然後自嘲有臉盲症。最近剛好看到美國CBS電視台的深度報導節目《60分鐘》,2012年的某一集正好在介紹臉盲症;看完之後很受打動,決定寫下這篇短文,因為發覺在眾人不經意自嘲「臉盲症」的背後,這個詞背負了多少患者們笑而不語的憂傷故事。

臉盲症(Prosopagnosia,又稱為Face blindness),一種我們經常耳聞卻不甚了解的疾病,有可能是先天遺傳或後天意外造成的腦部病變。雖然罹患程度輕重有別,但據說每50人中就有一位患者。為了呈現出臉盲症患者的辛苦,節目中的科學家讓主持人看了一組六個人的照片:雖然能看出這些圖片都是人臉,但全部都是上下顛倒的臉孔。主持人表示她無法認出這些人是誰,還問「你確定我知道這些人嗎?」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也玩玩看,有好幾位是台灣人也一定聽過的好萊塢明星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米菲兔的嘴,與球星的口水


以前看到這種訴狀一定會笑出來,覺得這位原告的小劇場也
太豐富了吧。但最近在幫一家服裝品牌寫異議理由書,雖然對時尚界不甚敏感的我從來就沒聽過客戶的大名,還是要想辦法生出一坨幹話、把它硬拗成商標法30條1項11款的「著名商標」,所以我突然有點懂這些人的心情了。只是被說成像男的,不知道米菲兔本人怎麼想。



為何你不該說「一蘭拉麵又不好吃」?

這是今年6月「一蘭拉麵」台北店開幕前,宋杰在個人臉書發表的一點小感想,在此跟部落格的讀者分享一下。合先敘明,此為一蘭腦粉發言,不喜勿入,感謝配合。



最近很常面臨一種對話,熟到幾乎會背了。

就是每當我提起「一蘭終於要開了」,對方就會膝跳反射「一蘭又不好吃」,我就會回「不難吃啊」,對方就說「那都台灣觀光客在吃的好不好,日本人都吃XXX」(XXX因人而異,但不脫某幾家的名字)。一蘭好不好吃當然見仁見智,但為什麼強調一蘭「又」不好吃,很容易讓人覺得你是個自以為對日本很了解、遇到熱門議題卻沒啥個人觀點的皇民化空殼──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東大醫學生通過司法特考:日本神人河野玄斗


9月18號,我在個人臉書上發了以下這個動態,介紹這位日本神人。結果10月2號自由時報網路版居然做了相同報導,還用了很誇張的標題神級學霸!鮮肉準醫師考上司法官 準備出道當偶像。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領先了傳統媒體整整兩個星期。


分享一個最近在推特成為話題的人物,對於準國考生來說不知算振奮人心還是嚇尿一地。

河野玄斗,東京大學醫學部四年級生,上週通過了錄取率超低(註)的日本司法特考。今年六月,他上綜藝節目好きか嫌いか言う時間》(中國有網友翻成「喜歡討厭辯論會」),主題為「東大生の親子が大集合!秘密の合格術大公開SP」的特輯,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計劃。其中有個來賓問他「這樣你以後要當醫生還是律師?」他回答「並不特別想當什麼,只是希望我說的話更有說服力而已。」沒想到才過幾個月就達成目標了。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頂多就跟吳志正老師一樣在學校教醫療民事法專題,偶爾還會被助教嗆。重點是人家長這樣──


宋杰獲日本評論家稻村文吾好評


這幾天突然刷到,日本評論家稻村文吾,兩個月前在推特上介紹了我的小說〈赫爾辛基眼淚〉。
一查之後發現,原來他是中文推理小說在日本的重要推手,許多名作的日文版皆是由他翻譯。
第二段的中文大意如下:
『本作是(短篇小說中)比較罕見的「猜兇手」劇情。乍看之下似乎塞了太多種元素,卻不會讓人感到難以消化。能夠用很基本的線索組合成一個高難度的故事,精巧的解謎手法令人讚嘆。』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宋杰出書了








宋杰要出書了,是一本推理小說,今年718日開始在各大實體書店、網路平台同步上市。看封面就知道,其實並非我的個人作品集,而是四人的小說合輯。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徵文獎比賽,今年經過三階段評選後,從42篇參賽作品中選出4篇,作為徵文獎的合輯出版。這個傳統已經延續15年了,辦得一年比一年盛大,今年甚至還有南北兩場新書發表會;昨天台北場已經結束,而我在本週六(7/22)也會到台南的台灣文學館舉行第二場座談及簽書會,歡迎對推理小說有興趣的朋友來參加。下面是出版社的宣傳:

華人推理界年度盛事  四大新秀聯手華麗競技

給你無盡懸疑、顛覆想像,至高的娛樂閱讀體驗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天蠍之鉤:第14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合輯》宋杰的讀後心得





整本書的一句話心得:「兩好三壞」。

兩篇喜歡、三篇不喜歡。60%的陣亡率,以一本只有五個作品的短篇集來說好像太高了。綜觀本書、回首歷屆,今年的決選作品整體品質有點令人失望。當然必須強調,僅屬宋杰個人觀點,不涉及作品本身優劣,而是通盤比較詭計、架構、文筆通順度之後,沉澱而得之抽象感性。在此仍尊重評審專業判斷、尊敬作者們苦心修練的結晶。

筆者也在寫推理小說、並連續四年投稿這個獎項,成績雖迭有起落,但每年完稿後的通體舒暢、獲得陳浩基先生親自肯定的滿足、並在屢戰屢敗的過程中養成再敗再戰的自信,或許才是更可貴的收穫,也是每年真正支持我投稿的能量。

我了解自己寫作上的缺點,但更了解投稿者「敝帚自珍」的情結。雖然嘴上都說「虛心接受指教」,但自己廢寢忘食完成的藝術品,其實容不下半點挑戰。「評論總是比創作容易」,正因充分了解這點,我才不忍妄下批評、武斷指責一篇作品「很爛」,畢竟同是局中人,況且創作者的心高氣傲,正是推理文學品質提升的原動力。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帶韓國人玩台北101、鼎泰豐、士林夜市

  
攝於寧夏夜市。據傳圖中三位本人皆比照片帥。


  上禮拜因緣際會帶了兩個韓國人在台北旅遊。趁記憶猶新時稍微記錄一下,以容往後回味。

  其中一位叫崔深建,在高麗大學讀經濟學碩士;另一位名叫李昇柱,似乎在中央大學念會計碩士。一開始討論的結果,我只需要帶他們一個晚上,在見面前一晚我跟深建先在LINE上寒暄了一會,字裡行間感覺得出是個好相處的人,英文溝通應該也沒問題,我們互道晚安並相約明晚六點飯店見。
  
  兩人住在靠近捷運中山站的「福泰桔子商務旅館」,我想提早先到那邊溜搭順便熟悉環境好了,就去附近的星巴克點了熱拿鐵,坐著看一本最近剛買的警察小說(推理小說的一個分支,雖然這本讓我很失望)。四點多時,迎面來了兩個「很韓國」的人(不要問我為什麼,一種直覺)。他們坐在我面前的座位,還點了冰美式(韓國人無論春夏秋冬日曬雨林都堅定奉行冰美式原則),我當時卻不以為意,心想離約定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他們從桃園機場過來不會這麼快吧!

  因為店內收訊不佳,十分鐘後我走到外面上網,發現崔深建傳訊說他們已經到飯店了,現在正在附近喝咖啡。「該不會那就是他們兩個吧!」心下大驚,就拿手機的LINE介面過去詢問,結果還真的是耶!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巧的事。姑且不論這是何種展開,但未免也太順利了吧,有時朋友約見面都沒那麼快。我們相互寒暄了一番,果然一如傳說前幾句就被問了年齡,我也是有備而來,一開口就叫他們「」(hyeong,兄),他們就叫我Jason。我們101前進。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2016上半年看過電影總回顧 ( Yokohamacchiato's Film Reviews )






今年一到六月,新片、老片共看了31部電影,將會客觀分成今年在台上映的「院線組」及屬於舊片的「非院線組」,並依本人主觀品味分成以下四個等級:

Benissimo (極佳)
Bene (優良)
Così così (平凡)
Male (低劣) 

另外這只是個人的記錄與紓壓、沒有討戰的意思,若與您的品味不合,那一定是小弟我眼殘,敬請見諒!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科法人聲:參加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說明會

2016/3/21 (月)


        今早悠閒地吃完鐵板麵當早餐,就信步走到霖澤館七樓的會議室,10:20有一場我期待已久的招生說明會,來自法蘭克福大學的Andreas Cahn教授將從德國帶來該校的訊息。Institute for Law and Finance,「法律與金融研究院」,簡稱為ILF,是個為期一年的全英語碩士課程,學費16000歐元,聽起來相當吸引人。


本次來訪的Andreas Cahn教授,本身就是法蘭克福人,
曾留學美國在柏克萊拿
LLM學位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三) :面試熱門問題 & 「讀書計畫」寫作參考



台大法律學院系館:萬才館
Photo by Flickr user westwood0402

【注意】
2021年11月更新:本網站之科法所考試資料,為筆者費心整理之精神成果,內容充實豐富、具難以仿襲之原創性。為確保使用者對此有充分之認識、過濾明顯非屬考生之路人網友,以因應近來來信要求共享資料、索取讀書計畫者眾多之情形,煩請有心索取者於「本文留言區」留下300字以上之留言,簡單說明自己起心動念學習法律的動機、心路歷程或未來目標(無須包含姓名等私人資訊,惟來信索取時請告知下方留言之名稱以供查核)。即日起,未留言者發出之共享資料要求恕不理會,感謝配合。


為免誤用,請讀者在使用本篇前,先行閱讀「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野心的燃點」

本文之起源,乃筆者2015年年初通過台大科法所筆試之後,為了第二階段之面試所準備的個人小筆記。今日經彙編後公布於網路,希望助有志報考者一臂之力。除面試準備外、部分資訊也應有助於筆試,請交相參酌、隨意取用。倘若確能有所廣益、助人上榜圓夢,亦不枉撰文之勞矣。

筆者搜尋 PTT 研所版中、關鍵字為「科法所」的相關文章,整理了22個常見(或可能出現的)面試問題,分為「個人情形」、「社會議題」、「法律整合」三大類;也整理了眾人的推薦書單,選取筆者閱讀後認為可讀性較高的11本,也分成「經濟學與哲學」、「小說敘事」、「法學教育批判」三大類。請讀者至書店或圖書館隨意翻閱,選取與自身頻率相近的書來偶爾閱讀,多少沾染一些法學氣息(無論那是好是壞),或可增加應試之手感。

24日在東京工業大學發表完研究報告,拿了證書、參加了研究室的告別酒會,搭隔天25日下午的飛機返抵國門。兩天後的27日,從台中老家北上台大筆試。今年科法所有  328  人報名,取前  60  名進入第二階段面試。筆者才疏學淺、僥倖通過筆試,但公布名單後只剩不到一週的時間準備資料,被迫站上人生的風口浪尖,面臨至今最緊迫的關頭。由於筆者孤注一擲,僅報名台大一間,缺乏適當素材可供「篡改」,要在一週內憑空生出自傳、讀書計畫和研究主題,體力、精神上皆頗具挑戰。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二) :筆試考古題「案例分析」作答參考


台大法律學院系館:萬才館
Photo by Flickr user westwood0402

 【注意】2021年11月更新:本網站之科法所考試資料,為筆者費心整理之精神成果,內容充實豐富、具難以仿襲之原創性。為確保使用者對此有充分之認識、過濾明顯非屬考生之路人網友,以因應近來來信要求共享資料、索取參考解答者眾多之情形,煩請有心索取者於「本文留言區」留下300字以上之留言,簡單說明自己起心動念學習法律的動機、心路歷程或未來目標(無須包含姓名等私人資訊,惟來信索取時請告知下方留言之名稱以供查核)。即日起,未留言者發出之共享資料要求恕不理會,感謝配合。


        為免誤用,請讀者在使用本篇前,先行閱讀「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野心的燃點」

以下所付三篇考古題的個人擬答,為筆者在負笈東京時陸續執筆完成。經常是在橫濱的宿舍附近一間Mister Donut,點了兩個甜甜圈後就按下碼表奮筆疾書,偶有親切的店員為我倒滿免費熱咖啡。碼表響起,中斷思路、放下鉛筆,飲下一大口剛斟滿的滾燙熱美式。儘管腦中思緒飛馳,閉目養神之際,「自由」、「道德」、「正義」、「功利」等字眼如走馬燈般閃過,但只要隔窗望見漆黑如墨的夜空、看著對街車站魚貫而出的旅客那行色匆匆的面容,遙想自身也不過是大千世界的滄海一粟,不禁思定而情忘、心死而神活,懷著如許清靜滿載而歸。

最後該科僅得49分,加權後73.5分,顯非出類拔萃之作,論參考價值,讀者不妨自行斟酌損益。但筆者自行準備期間,時感前路黯淡、無文可採、少有可資臨摹之範,因而起心動念,決意將拙作公諸天下、以饗後世,苟能令考生抓出方向與手感,在茫然無緒之際覓得一線生機,也彷彿救贖了昔日的自己。其餘未盡詳實、錯漏誤解之處,仍望讀者竊笑之餘,尚能揮灑筆墨、各顯神通,筆者僅能略盡棉薄之力。

台大科法所 全方位準備指南(一) :野心的燃點



台大法律學院系館:萬才館
Photo by Flickr user westwood0402

本文稍長,急功近利者、廢話不耐症患者(須檢附醫師證明),可直接閱讀文末連結提供的考古題寫作參考和口試擬答。


科法所的喀爾文主義



考上科法所後,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準備了多久?」
面對這種經典質問,我總是含笑回答:「我已經準備20年了。」
然後這個話題就在彼此的笑語中消散了。

乍聽是玩笑,其實所言不虛。

「案例分析與論證能力」,是台大科法所除了英文以外唯一的科目。而它的考試內容,幾乎就是我一生閱歷的總和。

事實上,我無法想像這不是任何人一生的見識、學養、智慧與價值觀的總和。換句話說,並不是我們去考科法所,而是科法所從報考者中揀選了它需要的人。我並不想把它描述得太像喀爾文教派「預選說」的觀念,但從頭到尾它就是給我某種宗教式的感覺,彷彿一旦心靈相通,上榜就指日可待了。


儘管現在談這個,有很大嫌疑犯了「事後諸葛謬誤」,但我一向不太相信,科法所的考科「案例分析」可以測出什麼實質的東西。

人類非常喜歡分析,某政黨敗選,電視上就有名嘴坐成一排,前方擺著深色馬克杯、表情沉重肅穆地分析「物價上漲引發民怨」、「積弊已久醜聞纏身」、「統獨問題上姿態模糊」,講得好像他們確定敗選的成因一樣。如果在平行世界裡,該黨勝選,說法又變成「堅持政策始終如一」、「深獲信賴不受醜聞打擊」、「統獨問題上取得中間選民好感」……。但同樣的名嘴會領同樣的車馬費,在每一家電視台做同樣胡扯的分析,並喝著同樣難喝的咖啡。

事後分析毫無用處,我們都在對著傾頹的牆壁講空話。今年英國大選,絕大多數民調認為兩黨制度將瓦解,出現無多數派議會,結果執政的保守黨大勝。民調公司臉上無光,結果他們說什麼?「受訪的選民並沒有告訴我們自己的真實意圖。」如何把案例「分析」寫得跟這位民調公司主管一樣,「具有強大解釋能力」,正是考生們戮力以求的目標。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岔路:我在東京工業大學的交換生涯總回顧


本文獲得2014/2015 台大校級出國交換學生心得比賽」優勝




「從日本回國後,你都沒有要說的話嗎?」

有是有的,但總覺得一旦開口說話,感情會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壓抑異常。但那一份想念,隔著半年時光的距離,體悟尤勝往昔、益發醇厚。夢迴間輕閉雙眼,都彷若有一縷幽香暗暗飄過。

交換完回國已經七個月了,但我還沒有真正回來。

我的身體早就回來了。回來拿了台大畢業證書、考了研究所考試、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到飯店當門僮、然後又拿到新的台大學生證。

但我的靈魂至今還飄盪在日本:還在清爽幽靜的宿舍大廳、邊看NHK紀錄片邊和泰國朋友們談笑風生;還坐在安靜舒服的研究室座位、一邊查閱東急鐵路的論文一邊啜飲著124日圓的「午後の紅茶」;還在學校食堂無人打擾的角落、吃著固定的鹽燒鯖魚和味噌湯、偶爾學日本人點生蛋來拌飯;還在室友出門上課的上午特意晚起、悠閒地煮一大盤英式早餐果腹。

很多的依然、還有更多淡出腦海的依然,默默沉入記憶花園的土壤,溫柔地守護著自由幻夢,讓現今在生活道路上疲於奔命的自己,還能偶爾回味那段妙不可言的輕盈時光。甚至可以說,這副軀體在駁雜的生命夾縫中還能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是因為他的靈魂還在田園都市線的月台等待下一班開往澀谷的急行列車。

現在,靈魂也該上車了。


日本理工名校東京工業大學一隅。很有可能是最有名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