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應大學,校名來自《昭明文選》中的「慶雲應輝」。「慶應」二字是19世紀中期日本王室短暫使用過的一個年號,立校之初適逢慶應年間因而使用此名。這座與早稻田並稱為「私立雙雄」的日本超級名校,擁有光可鑑人的種種輝煌事蹟,網路上滿坑滿谷我就不多贅述。
我會心繫此地,是因為當初填寫交換志願序時,它是我的第一志願,也就是志願表上的初戀。雖說來到東工大已經讓我心滿意足,但錯過的學校宛如錯過的情人,驀然回首時仍會湧起一股陌生的情愫。走在擦肩而過的歧路上,心中出現了一個我來到日本後才誕生的男孩:如果我交換的學校是慶應義塾而不是東工大,這個男孩會長的跟現在不一樣嗎?
出了三田站之後,走過狹小曲折的慶應通道,眼前赫然出現那巍峨大門。
慶應的校區雖小,但大門宏偉森嚴,儼然盤旋著福澤諭吉的靈魂。大門隨時有警衛看守,害我一開始不太敢為所欲為的拍照。
相比於同為私立名門的早大,慶應比較像「日本的普林斯頓」,人少而質精,但校風嚴肅拘謹,與平民較有隔閡。之前去早稻田參觀時,有一位現在在那念書的高中好友為我導覽校園。他說早大校風一派優閒,就連官方制定的校服鞋種都是日本傳統的草鞋,而不是慶應那種會踩傷人的皮鞋。
另外早大是沒有校門的,象徵知識的殿堂為所有人開放,號稱「無門之門」,對比慶應還有警衛巡邏,兩者校風之迥異可見一斑。
往慶應的路上,東京鐵塔近在咫尺 |
巍峨雄奇的大門,在這顯得洋氣十足 |
東工大的一位台灣學姐告訴我,東工大的男生非常「宅」。而我們實際的感受是,這邊「普通宅」的人,在台灣就會被歸類為「很宅」了;至於這邊的「很宅」,在台灣想必就是深不見底的程度了。
年底研究室在澀谷舉辦聯合忘年會時,酒酣耳熱之際,我問我的監護人細谷桑對東工大的看法,他居然也說出「宅」這個字。他說當初是因為沒考上慶應才來東工大的,後來發現那邊的人其實一直在玩,讀書氣氛沒有東工大好。我笑問這是不是自我安慰之詞,他堅持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還有一次在學校附近的松屋,我在空手道社練習完之後和社員一起吃晚餐。我問其中一個日本人東工大在一般人心中到底怎麼樣,他也回答大家寧願去早慶之類的私校,念書輕鬆無負擔、招牌又好聽、畢業後找工作也省去很多麻煩。
日幣萬元紙鈔上的名人,慶應創辦人福澤諭吉 |
事實也反映在學校排名上。
東工大在全日本的學術聲望僅次於東大和京大,理工科更是完爆早慶十條街。但在排名的風光背後,日本人更在乎的,反而是實實在在的就業考量,「學校能不能做出亞洲最快的超級電腦與我何干?」,抱著這種想法的大部分高中生,如果考不上東大或京大,反而會想去早稻田跟慶應,因為「稻門會」跟「三田會」就像漫畫中的獵人執照或國民黨黨證一樣,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在上流社會幾乎暢行無阻。
企業界的老闆也多是早慶出身,互相提拔結黨營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一個念法律或商學的慶應人,有機會空降去管10個東工大的工程師,這就是日本職場的現實。前幾年日本有個調查是「你對這所大學的印象」,東京大學的普遍印象是「很會念書的娘娘腔、在政府機關工作」,慶應大學則是「彬彬有禮的公子哥、在爸爸開的公司上班」。「三田會」在商界的網絡既深且廣,已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
還有必須跟一些傑尼斯迷妹們說聲抱歉的是,我真的不太喜歡有人一直吹捧櫻井翔的學歷,這除了誇大其辭之外,也會加深一般人對於腳踏實地的其他人的誤解。雖然我也喜歡他主演的電視劇《家族遊戲》,在我心中已是神作等級,但櫻井翔畢業於慶應大學這件事其實沒什麼困難的,因為他是從幼稚園到大學一直在慶應系統念上來的「慶應寶寶」,這一點都不能當作他有多麼才智過人的證明,只能確信他家家境應該非富即貴。
走筆至此,我還是想幫東工大說些話。
這是一個不靠出身的學校,大家的穿著簡素平淡,瀰漫著理工科男性的濃厚氣氛。但這樣一個樸實無華的校園,卻造就了一個民族強大的科學實力,為日本社會提供源源不絕的優秀科研人才,壯大國家的根基,就算只是整個工業體系下的小螺絲釘,也絕對是一顆舉足輕重的螺絲釘。
並不是每個人都嚮往以詩歌和春光佐茶的慶應式貴族生活,對某些人來說,加入富二代的人際網絡毫無意義,科學知識的深遂與奧妙才是他們踏進大學之門的初衷。
學生食堂,賣的東西跟東工大一模一樣,顯然這是間連鎖企業 |
舒適的中庭廣場。那天很冷,我坐在中間長椅翻閱著免費發放的慶應畢業生動態。 |
發現東京鐵塔就在附近,花了15分鐘左右走過去 |
算是意外的收穫 |
這是在慶應大學對面那排的肯德基。
我的宿舍青葉台雖然算是高級住宅區,但「高級人士」好像不怎麼喜歡肯德基,那邊只有麥當勞,而且它們只賣改良過的健康炸雞。日本速食連鎖店中似乎只有肯德基有賣真正(不健康但好吃)的炸雞。唉,實在太棒了。就這點來說,我跟所謂的高級人士好像完全不相稱,我果然無法戒除一口炸雞一口可樂的毒癮,這輩子應該就是庶民吧。
今日大豐收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