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交點(上):交換生涯的起點

奇想、天慟

你不覺得生命的軌跡充滿詩意嗎?
去年暑假一結束,迎接大四上學期,突然深刻認知到這是我在台大的最後一年。
時光飛逝。曾經以為自己能永遠騎乘在椰林大道金色的風中。而校園中的每一條街道、每一間教室......那些熟悉的景色將如褪色的底片般,隨著歲月沖刷逐漸在腦海中淡去。
若是在生活中輕易說出上述的話語,會被認為是個多愁善感、濫情浮誇的文藝青年吧!
但實際上我並不是個念舊的人,雖然也曾小心翼翼地收藏朋友們字體歪斜的明信片、或是有著親人筆跡的古老書籤。然而無論是歇業的巷口雜貨店,或是路邊攤販的阿婆臉上,卻鮮少有令我動容的元素。

這是戰爭

升大四的暑假,我開始研究交換生的情報。台大真不愧是一座拓展視野的寶庫,姐妹校遍布世界各地,想交換幾乎是唾手可得。當我第一次看到琳瑯滿目的交換學校名單時,確實也曾滴下口水、產生這種樂觀的錯覺。但實際上,台大是個「野心家」成堆的地方──並不是說其他地方沒有,而是這邊堆得比較密集──粥多僧更多的態勢下,每年十一月底,國際事務處就是一個風聲鶴唳的戰場,光是站在舟山路上都能聞到飄散四周的腥風血雨。這絕不是誰丟誰中的兒戲,而是一場刀刀見骨、拳拳到肉的實力競賽。
以下是公布在台大國際事務處網站上的統計表,呈現出2014/2015這個時段最多台大生前往交換的國家/地區。


乍看之下去中國的人是最多的,但這是因為台大與中國簽訂姐妹校契約的大學也多。實際上就我所知,有為數不少的同學是因為來不及(或不願意)考語言檢定而屈就選擇「中語組」,自然也「只能」交換去中國。「中語組」中成績名列前茅的菁英們,自然是志在北大、清華、復旦,不然起碼也會往一線大城市靠攏。以英語檢定參加的「一般組」,才是頂尖菁英們真正的戰場,也是交換生廝殺最慘烈的地方。台大的交換制度共分為以下七個組:









其實在七、八月時,我曾幾度掙扎於是否報名「中語組」就好。去體驗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式生活」也不是一樁壞事,還可免除多準備雅思(IELTS)英語考試的麻煩(跟柯文哲的亞斯伯格症並沒有關連)。為此我和媽媽真情告白,在她昏黃的臥房裡我們來回苦思。她抱著傳統父母會有的期待,希望我到比台灣更先進的地方交換;我仍然百般勸慰,告訴她世界的軸心已然改變。在多番交鋒之下彼此都筋疲力竭,我回到房間抱著自己的枕頭輾轉難眠,那個夜晚心底翻騰的思緒實在是管筆難描。

遠方的鼓聲

隔天清晨,陽光灑落在我凌亂的被褥上。我沐浴在晨光與鳥鳴中,昨夜心頭湧現的百般思緒,至此已然波瀾不驚。正要向媽媽開口說我還是會好好準備雅思時,她居然說「其實中國也很好,時代不一樣了」。原來,我們都成功說服了彼此。我很高興她可以接受這個觀念上的衝擊,但我已下定決心要好好準備雅思,殷切的眼眸劍指「一般組」。
我在十一月壓底線考了雅思。所謂壓底線,是因為我已經算準要將自己的準備時間極大化,因此極盡拖延之能事,哪一天考試的成績單會在最後一個交換申請日寄來,我就選那一天考試。果不其然,這底線實在是壓得有點太驚悚了,那天之後我還沒收到實體成績單。還好學校說可以先列印網路成績單簽名來取代,否則這一連串算計就前功盡棄了。
我的雅思成績差強人意,但也在預料之中。雖說門檻是6.0,但多數學校都要求7.0以上,可想而知為數眾多的變態強者們都是拿8、9以上的高分。我的總分是6.5,頂尖名校是絕對不用想了,但中上的學校還有機會一試。我知道申請歐洲的學校勢必有一場刀光血影,美國也差不多,而且那邊有和台大簽約的頂尖名校不多。加上我本身對日本、韓國流行文化的親近感,自然都填東北亞的學校居多,在加上幾所香港、新加坡名校作為點綴。
一開始知道自己考了6.5分這樣當時看來有點慘絕人寰的分數時,立刻在word列了這張表:
選愛丁堡真的不是來亂的,而是她門檻確實沒有很高~(反正知道不會上)
雖然現在講有點馬後炮之嫌,但我在大一暑假和朋友們自助旅行去周遊不列顛島之後,對愛丁堡這座蘇格蘭名城的憧憬已經褪色到沒有多餘的遐想。

魔界轉生

真正令我對愛丁堡等名校幻滅是總成績出來的時候。
交換生申請時,(前一學年的)學業成績表現只佔40%,而「履歷表」跟「讀書計畫」的撰寫內容各佔30%。但我也曾聽說管院的卷哥卷姐申請交換時「履歷表跟讀書計畫幾乎可以亂寫」的傳聞。
我花了不算長的時間,撰寫了「履歷表」跟「讀書計畫」各兩面A4紙本。雖然我不算是個平凡的人,但偶爾也想要展現出平凡的人生;比起絢爛多彩的浮世繪,我更偏愛不經粉飾的炭筆素描。與其加油添醋後呈現出一個不像自己的陌生人,我反倒選擇走出一條精煉美觀的簡樸風格。不要做別人心中的那個你,要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你。抱著如斯信念下筆之後,我突然想起一句不知哪本書上看到的話:「你不需要保有自我,但要做到表裡如一。」
繳交上述文件是另一場大混戰。
國際事務處安排了整整一個星期給所有「參賽者」繳交履歷表跟讀書計畫,但人性往往求好心切,更不用說這些心思縝密的台大學生,理所當然都竭盡全力把文件弄到盡善盡美,變成幾乎所有人都拖到最後一天才擠進辦公室繳交(這些人從小鑽營好鬥的本性在此顯露無遺),把平日門可羅雀的行政大樓擠得水洩不通,從四樓一直排隊到頂樓外面。
繳交後唯一能做的就是靜候佳音。在這期間我其實鮮少關注國際事務處的消息。因為根據經驗他們都按表操課,精確地按照公布日期行事,鮮少有偷跑的狀況。
我自己的總成績如下:

分組排名55%,代表在一般組的100個人裡面,我算是55名。如果從第一名開始選學校,要等到第55個才輪到我。
於是我把真正的落點鎖定在首爾大學,學了一年的韓語頓時讓我認為有所寄託。但後來真正填志願表的那個下午,我又突然發現一個驚人事實:首爾大學沒有「半年交換」,所以我必須待在韓國一年!這晴天霹靂的震撼消息打亂了我原先的縝密規劃。我上氣不接下氣,連打數通電話給國際事務處詢問,有沒有偷跑回來的可能。那邊的小姐也很客氣,一邊以溫柔的語氣安撫我,並委婉暗示我正在破壞校譽。在台大計中靠近新生南路的側門,我踩踏在遍地的落葉堆上,焦躁地徘徊於樹林間。我撥了一通電話告訴爸爸這個消息,他平靜的語氣顯得事不關己。「沒關係啊,那你就再研究看看」。不過找人傾吐之後確實有舒緩心情。我走回計中地下室的電腦,花了一段時間平復情緒。這是我在那時列的志願表。

我猜測自己的落點應該是在京都的「立命館大學」與首爾的「首爾國立大學」之間坐七望六,心中早已開始勾勒在韓國生活可能遇到的驚喜與麻煩。然而命運之神總是喜歡在生命的轉角準備一系列的遊戲。(待續)

下接下篇文章《交點(下):交換學生的哭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